浸渗加工(又称浸渍密封处理)是通过将液态浸渗剂渗入铸件内部的微孔、砂眼、裂纹等缺陷,经固化后堵塞孔隙的工艺,对提升铸件耐腐蚀性具有显著作用,具体帮助如下:
1.阻断腐蚀介质侵入通道
铸件(尤其是铸铁、铝合金等)在铸造过程中易产生微孔、疏松或微裂纹(如砂型铸造的铸铁件、压力铸造的铝合金件),这些缺陷会成为水、气、酸碱溶液等腐蚀介质的“通道”,导致腐蚀从内部扩散。
浸渗剂(如热固性树脂、无机硅酸盐等)渗入孔隙后固化,形成致密的密封层,直接阻断腐蚀介质与铸件基体的接触路径,防止介质通过缺陷渗入内部引发锈蚀或化学腐蚀。
例如:汽车发动机缸体、液压阀块等铸件,经浸渗后可避免冷却液、液压油通过微孔渗漏,同时防止外部水汽渗入内部腐蚀金属。
2.提升铸件整体致密性,减少腐蚀起点
未处理的铸件缺陷处易因应力集中或材质疏松,成为电化学腐蚀的“阳极区”(腐蚀优先发生的部位),导致局部腐蚀(如点蚀、晶间腐蚀)快速扩展。
浸渗剂固化后与铸件基体紧密结合,填补了疏松区域,使铸件表面及内部结构更均匀致密,减少了腐蚀的“薄弱点”,降低局部腐蚀的发生率。
对于铝合金等易氧化的材质,浸渗后可减少氧化膜在缺陷处的破损,延缓氧化腐蚀速度。
3.增强涂层附着力,延长防护周期
若铸件后续需进行涂装(如喷漆、电镀),表面及内部的微孔会导致涂层附着力下降,甚至出现“针孔”“气泡”,使涂层失去防护作用。
浸渗处理封闭了表面微孔,使涂层能均匀附着在铸件表面,避免腐蚀介质通过涂层下的微孔渗透,延长涂层的防护寿命。
例如:工程机械的铸件经浸渗+涂装后,其耐盐雾性能可提升30%~50%,减少因涂层失效导致的锈蚀。
4.适应复杂腐蚀环境,扩展应用场景
浸渗剂本身具备一定的耐化学性(如耐油、耐弱酸弱碱),与铸件结合后可形成“双重防护”:
对于接触机油、冷却液、海水等介质的铸件(如船舶零件、泵体),浸渗后的密封层能抵抗介质的侵蚀,保护基体金属不受直接腐蚀。
部分高性能浸渗剂(如耐高温树脂)可在-50℃~200℃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性,适用于高低温交替的腐蚀环境,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缺陷处密封失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