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浸渗设备检修时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
浸渗设备检修时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
时间:2025-07-18 13:06 点击次数:
    浸渗设备(用于铸件、粉末冶金件等微孔密封,核心系统包括浸渗罐、真空系统、加压系统、烘干固化装置、药液循环系统等)的检修需围绕“密封性能、压力/真空稳定性、药液状态”三大核心,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下:
    一、真空系统故障:影响浸渗液渗透效果
    1.真空度达不到设定值
    常见原因:
    密封泄漏:浸渗罐罐门密封圈老化(出现裂纹或硬化)、管道接头松动(如真空管路与罐身连接的法兰密封不严)、阀门阀芯磨损(真空阀关闭后仍有缝隙)。
    真空泵性能下降:真空泵油不足或乳化(无法形成有效密封)、泵内叶片磨损(抽气效率降低)、过滤器堵塞(粉尘或浸渗液残留堵塞进气口)。
    解决办法:
    排查泄漏点:关闭真空泵,保持罐内真空状态,用肥皂水涂抹罐门密封圈、管道接头、阀门等部位,观察是否有气泡(气泡处即为泄漏点);更换老化的密封圈(选用耐浸渗液腐蚀的材质,如氟橡胶),紧固接头并更换磨损的阀门阀芯。
    修复真空泵:补充同型号真空泵油(油位需在刻度线之间),若油乳化(呈乳白色)需彻底更换(先排空旧油,用专用清洗剂冲洗泵腔);检查泵内叶片(磨损严重需更换),清理或更换过滤器滤芯(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)。
    2.真空度下降过快(抽至目标值后,10分钟内下降超过0.01MPa)
    常见原因:
    浸渗罐罐壁有微小裂纹(长期承压后疲劳损坏)、罐门锁紧机构松动(未完全压紧密封圈)。
    真空表故障(显示不准,误判为真空度下降)。
    解决办法:
    检查罐身与锁紧机构:用直尺测量罐门与罐口的贴合间隙(应均匀且≤0.1mm),调整锁紧螺栓(确保均匀受力);若怀疑罐壁裂纹,需停机后进行水压试验(加压至工作压力1.2倍,观察有无渗水),裂纹需焊接修复后重新探伤。
    校准真空表:用标准真空计对比检测,若误差超过±0.002MPa,需更换新表(建议选用数显真空表,精度更高)。
    二、加压系统故障:导致浸渗液无法充分填充微孔
    1.加压压力升不上去(目标0.5MPa,实际仅0.3MPa)
    常见原因:
    加压泵故障:柱塞泵密封件磨损(压力泄漏)、泵内单向阀卡滞(无法正常吸排液)、电机功率不足(带动泵体转速不够)。
    压力管路泄漏:加压管老化破损(尤其是接头处)、安全阀起跳压力过低(未达目标压力即泄压)。
    解决办法:
    检修加压泵:拆解泵体,更换磨损的密封件(如柱塞密封圈),清理单向阀内的杂质(浸渗液结晶可能卡住阀芯);测试电机转速(用转速表),若低于额定值,检查电机接线或更换电机。
    修复管路与阀门:更换破损的加压管(选用耐压≥1.5倍工作压力的软管),重新校准安全阀(调整起跳压力至目标压力的1.1倍,如目标0.5MPa,起跳压力设为0.55MPa)。
    2.压力波动大(加压过程中压力忽高忽低,偏差超过0.05MPa)
    常见原因:
    压力控制系统失灵:压力传感器故障(信号反馈不准)、电磁阀卡滞(无法稳定调节进气/进液量)。
    药液罐液位过低:加压时因药液不足,导致系统吸入空气(形成气液混合态,压力不稳定)。
    解决办法:
    校准控制系统:用标准压力表校准压力传感器(误差超限时更换),拆解电磁阀并清理阀芯(浸渗液残留可能导致卡滞),必要时更换电磁阀。
    维持药液液位:确保药液罐液位不低于1/3(加装液位传感器,低液位时自动报警),加压前检查液位,避免因缺液吸入空气。
    三、浸渗罐与药液系统:影响密封质量和设备寿命
    1.浸渗液残留堵塞管路(药液在管道内结晶或固化)
    常见原因:
    停机后未清洗:浸渗液(尤其是热固化型)残留在管路内,遇高温或长时间静置后固化(如烘干工序的余热传导至管路)。
    药液循环不畅:过滤器堵塞(杂质堆积)、循环泵叶轮磨损(流量不足,药液滞留)。
    解决办法:
    严格执行清洗流程:每次停机后,用专用清洗液(如对应浸渗液的稀释剂)循环冲洗管路(至少10分钟),重点冲洗罐底出口、阀门、过滤器;对易残留的部位(如罐内拐角、管道弯头),用高压水枪冲洗。
    维护循环系统:定期清理过滤器(建议每次换班前检查),更换磨损的循环泵叶轮;若药液易结晶,需在管路外包裹保温层(控制温度在结晶点以下)。
    2.浸渗罐内壁或工件挂液过多(导致药液浪费、烘干后残留)
    常见原因:
    罐内喷淋系统堵塞:喷淋头被杂质堵塞(部分喷淋孔不出液),导致药液分布不均(工件局部未充分浸润,或过量堆积)。
    沥液时间不足:工件从浸渗罐取出后,未充分沥液(药液未回流至罐内)。
    解决办法:
    清理喷淋系统:拆卸喷淋头,用高压水或专用工具疏通堵塞的喷孔,定期检查喷淋角度(确保覆盖所有工件)。
    优化沥液流程:延长沥液时间(根据工件大小设定,如小件3-5分钟,大件5-10分钟),在罐内加装沥液网(让工件悬空,便于药液滴落);对复杂工件(多孔结构),可在沥液时轻微晃动(加速药液回流)。
    四、烘干固化装置故障:影响浸渗液固化强度
    1.烘干温度不均匀(工件局部未固化或过度固化)
    常见原因:
    加热管损坏:部分加热管烧毁(不发热),导致烘干箱内温度梯度大(温差超过±5℃)。
    热风循环不良:风机叶片磨损(风量不足)、风道堵塞(杂质或固化后的药渣堆积)。
    解决办法:
    检查并更换加热管:用万用表检测加热管电阻(断路则更换),确保所有加热管功率一致;安装温度传感器(至少3个,分布在烘干箱不同位置),实时监测温度均匀性。
    修复热风系统:更换磨损的风机叶片,清理风道内的杂质(建议每周清理一次);调整风道挡板,确保热风在箱内均匀循环(可通过放置试块测试,观察固化效果)。
    2.烘干时间过长(超过设定时间仍未固化)
    常见原因:
    温控器故障:显示温度高于实际温度(如设定120℃,实际仅100℃)。
    加热功率不足:加热管老化(功率衰减)、供电电压不稳(电压过低导致加热效率下降)。
    解决办法:
    校准温控系统:用标准温度计校准温控器(误差超±3℃时更换),检查热电偶(温度传感器)是否松动(重新固定或更换)。
    提升加热能力:更换老化的加热管(按原功率配置),加装稳压器(确保供电电压稳定在额定值±5%范围内);若工件装载量过大,需减少单次装载量(避免超过烘干箱额定负载)。
    五、电气控制系统故障: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
    1.控制面板无响应或显示乱码
    常见原因:
    电源故障:总电源开关接触不良、保险丝熔断、线路接头松动(如控制柜内的接线端子)。
    主板或显示屏故障:主板受潮(环境湿度高)、显示屏排线接触不良或老化。
    解决办法:
    排查电源线路:检查总开关(用万用表测通断),更换熔断的保险丝(按额定电流配置),紧固所有接线端子(用螺丝刀逐一拧紧,避免虚接)。
    修复控制单元:对受潮的主板,用吹风机冷风烘干(禁止高温),必要时更换防潮棉;重新插拔显示屏排线(清理接口灰尘),损坏时更换显示屏。
    2.自动程序运行中断(如真空→加压环节突然停止)
    常见原因:
    联锁保护触发:如真空度未达标(程序设定“真空不合格则停止下一步”)、过载保护(电机电流过大,热继电器跳闸)。
    程序错误:PLC程序紊乱(如参数设置错误、程序丢失)、传感器信号异常(误触发停机指令)。
    解决办法:
    检查联锁条件:查看控制面板报警代码(如“E01-真空不足”),按提示修复(如解决真空泄漏);复位热继电器(检查电机是否过载,如无异常,调整过载保护参数)。
    恢复程序与传感器:重新上传PLC程序(使用备份文件),校准传感器(如真空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),更换故障传感器(信号持续异常时)。

Copyright© 2010-2011 宜兴市盛义浸渗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  网站地图   xml备案号:苏ICP备2021040691号-1   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0510-87849095

扫一扫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