浸渗加工(通过浸渗剂填补产品微孔、缝隙,提升密封性或强度)的产品,其存放质量直接影响浸渗效果的稳定性(如浸渗剂老化、二次渗漏)。长期存放需针对浸渗剂特性、产品材质、存放环境等核心因素,重点防范“浸渗层失效、产品锈蚀、物理损伤”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控制存放环境温湿度,避免浸渗剂老化
浸渗剂(如无机硅酸盐、有机树脂)对温湿度敏感,长期极端环境会导致固化后的浸渗层开裂、脱落,失去密封作用。
温度要求:需保持在10℃-25℃,且避免剧烈波动(昼夜温差≤5℃)。
高温危害(超过35℃):有机树脂类浸渗剂可能因高温缓慢软化,尤其接缝处的浸渗层易出现微缝;无机浸渗剂虽耐高温,但长期高温会加速产品金属基体氧化(间接影响浸渗层附着力)。
低温危害(低于5℃):浸渗剂与产品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可能导致微小剥离(尤其金属件,低温收缩更明显);若环境湿度高,低温易引发凝水,加剧金属锈蚀。
湿度要求:相对湿度需控制在30%-60%(严禁超过70%)。
湿度过高是主要风险:水汽会渗透至浸渗层与产品基体的缝隙,导致浸渗剂逐渐失效(尤其微孔较多的铸件);金属产品(如铝合金、铸铁件)易锈蚀,锈蚀产物会撑开浸渗层,造成二次渗漏。
湿度过低(低于30%):部分有机浸渗剂可能因干燥收缩产生裂纹(尤其薄壁产品)。
实操措施:
选择带温湿度监控的封闭式仓库,潮湿地区配置工业除湿机(每日检查湿度,确保稳定);干燥地区可在仓库角落放置加水浅盘(避免直接接触产品)。
产品存放架需高于地面30cm以上,底部垫防潮板(隔绝地面潮气);若仓库地面易返潮,可铺设塑料薄膜防潮层。
二、避免光照与污染物侵蚀,保护浸渗层完整性
浸渗层(尤其有机树脂类)易受光照、化学物质影响,需严格隔离污染源。
防光照:
禁止阳光直射(紫外线会加速有机浸渗剂老化、脆化,导致表层开裂);仓库窗户需安装遮阳帘,或选择无自然光的仓库。
避免长期强光照射(如大功率射灯),照明优先使用普通白炽灯(无紫外线),且灯具与产品保持2米以上距离(避免局部升温)。
隔离化学污染物:
仓库内严禁存放酸碱溶液、有机溶剂(如酒精、油漆稀释剂)——挥发的化学气体会腐蚀浸渗层(如无机浸渗剂遇酸会溶解),或与金属基体反应(破坏浸渗层附着力)。
禁止在存放区进行焊接、打磨等作业(飞溅的金属碎屑可能划伤浸渗层,焊接烟气中的氧化物会加速锈蚀)。
防尘与清洁:
仓库需保持清洁,定期用吸尘器清扫(避免扫帚扬尘);产品表面若积尘,用干燥软布擦拭(禁止用水或清洁剂——可能渗入浸渗层缝隙)。
对精密部件(如液压阀、密封件),需用透气的无纺布罩覆盖(避免塑料膜密封导致内部凝水)。
三、规范堆叠与摆放,防止物理损伤
浸渗产品(尤其铸件、薄壁件)若受力不均或碰撞,可能导致浸渗层脱落、产品变形(间接破坏密封性)。
堆叠原则:
禁止重压:根据产品重量控制堆叠高度——小件(如螺栓、小口径管件)堆叠不超过5层,大件(如发动机缸体)单独放置(禁止堆叠)。
分层缓冲:多层堆叠时,每层之间垫硬质缓冲板(如厚木板、橡胶垫),且缓冲板需与产品接触面完全贴合(避免局部受压导致产品变形,如管件弯曲)。
摆放要求:
水平放置:优先水平放在平整货架上(避免倾斜——长期倾斜会导致产品应力变形,拉裂浸渗层);对异形件(如阀门壳体),需用专用支架固定(支撑点避开浸渗关键区域,如密封面)。
避免接触尖锐物体:产品之间预留5-10cm间隙(防止摩擦划伤);存放架边缘需加装橡胶防撞条(避免取放时碰撞)。
特殊部件防护:
带螺纹、接口的产品(如管道接头):需套上保护帽(防止异物碰撞接口处浸渗层),螺纹处可涂少量防锈油(但需避开浸渗密封面——防止油脂污染影响后续装配)。
薄壁或易变形产品(如冲压件):单独用泡沫盒包装,避免堆叠受压(变形会导致浸渗层与基体分离)。
四、定期检查与维护,及时处理潜在问题
长期存放需定期检查,提前发现浸渗层老化、锈蚀等隐患,避免问题扩大。
检查频次:
前3个月:每月检查1次;
3个月后:每2-3个月检查1次;
潮湿季节(如雨季)或环境湿度超50%:增加至每2周检查1次。
检查内容与处理:
外观检查:查看产品表面是否有锈迹(尤其接缝、边角)、浸渗层是否开裂(如边缘起皮)——发现轻微锈迹,用细砂纸轻磨后涂薄层防锈油(仅限金属件,避开密封面);若浸渗层开裂,标记为“待复检”(启用前需重新测试密封性)。
环境检查:确认温湿度在正常范围,防潮剂(如硅胶)是否饱和(变色后立即更换),防尘罩是否完好(有无破损、粉尘进入)。
堆叠状态:检查堆叠是否稳固,缓冲板是否移位(避免产品倾斜或受压);对易变形产品,手动轻触确认是否有松动或变形(如管件是否弯曲)。
五、其他注意事项
先进先出:按入库日期排序,优先使用较早存放的产品(浸渗剂有自然老化周期,尤其有机树脂类,建议最长存放不超过1年)。
禁止混用存放:不同浸渗剂的产品需分开存放(如无机浸渗件与有机浸渗件——两者耐温、耐化学性不同,混用可能因环境适应差异导致局部损坏);未浸渗产品与浸渗产品隔离(避免未处理件的锈蚀污染浸渗件)。
记录存档:建立存放台账,记录产品型号、浸渗日期、存放位置及每次检查结果(便于追溯,若后续出现密封问题可快速排查原因)。